翡翠的前生今世---玉石种类介绍
玉石种类之:翡翠的起源
翡翠一词一般说是自鸟名而来,先秦《逸周书》所著“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东汉《说文解字》谓之“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为翡鸟与翠鸟,合称翡翠,又因其公母,于是业内就有了翡为公,翠为母说法。时至今日,“翡翠”已成为玉石种类大类中硬玉的代名词,然而,我国历史上,何时有了翡翠,至今任然是一个待为考证的课题。

历史上记载“青翠产于云南永昌府”之说,实际上缅甸盛产翡翠的乌尤江地区历史上曾归属中国永昌府管辖,所产翡翠经缅甸密支那输入云南腾冲、大理等地。翡翠的发现被认为是中国马帮由西南丝绸之路回返时,在乌尤江拾石以平衡骡身,结果回至腾冲切开发现与中国新疆的碧玉不同,被称为“非翠”石,后谐音至真正的翡翠。翡翠真正的盛行是从明、清开始。然而,我国至今不见具规模的矿床,于是,在西方的主流观点上,翡翠是清代(即康乾盛世之时)由缅甸经云南转入。
翡翠,也称为翡翠玉、缅甸玉翠玉,翡翠属于硬玉,“玉”分类中的一种,而国内绝大多数玉的种类都属于软玉。翡翠是在大自然几千万年地质活动下形成的,主要由硬玉、钠铬辉石及钠钙质辉石等无数细微晶体交织而成的集合体。翡翠的硬度在6.5-7.5左右,密度为3.30-3.36左右,折射率在1.65-1.67左右,光泽呈现是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颜色多种多种多样,以绿为主为贵。
世界上95%以上的翡翠来自缅甸,尤其是缅甸雾露河流域附近的次生翡翠矿床中,缅甸翡翠也因此而来。雾露河位于缅北部克钦邦地区,南北长月240km,东西宽170km。其中最著名矿口是缅冒、度冒、潘冒和南奈冒四个,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翡翠矿床。除了缅甸外世界上出产翡翠的还有危地马拉、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但以上几个地区所出产的翡翠品质较低。
翡翠的种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由高到低可大致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四大类。透明度越高的、水头越足的翡翠价格越高。翡翠的颜色主要包括四大类绿色、紫色、红色、黄色、黑色(墨翠)等。

历史上,慈溪太后和宋美龄都非常喜欢翡翠,慈溪太后死后,墓中就陪葬了非常多的翡翠。
常见的翡翠种类

老坑玻璃种:“老坑玻璃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翡翠,“坑”是指翡翠在缅甸的不同开采地,“老坑”和“新坑”的说法是指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老坑玻璃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翡翠的称呼。

冰种:透明度和水头略次于玻璃种,顾名思意,像冰一样透明,质优者常被充为玻璃种出售,属于高档翡翠,也同样有高中低档之分。

油青种:是指绿色较暗的一种,颜色不是纯正的绿色,掺有灰色,或带一些蓝色,因此不够鲜艳,它的颜色由浅至深,由于其表面光泽似油脂光泽,因此称为——油青种。

冰糯种:是翡翠当中较为上乘的种类。质地介于透明与不透明,就像煮熟的糯米。

花青种:指的是绿色分布呈脉状的,而又很不规则的一种翡翠,其底色可能为淡绿色,或者其它颜色,质地可粗、可细。例如豆底花青,它的结构晶粒较粗,称为豆底。它不规则的颜色,有时分布比较密集,也可能较为疏落,可深也可浅,这类翡翠因此获称为花青种。

白底青种:是缅甸翡翠的一中,分布较为广泛,底色一般较白,当然有时也会有一些杂质,白底青的绿色是较鲜艳的。因为底色较白,更显得绿、白分明,绿色部份大多数是“团块状”出现,这几方面,都是与花青种不同的。白底青种,大多数不透明,但也有较透的。

芙蓉种:颜色一般为淡绿色,不带黄,很淡雅,看不到明显的纤维颗粒的界限。虽算不上透明,但温润而淡雅,有种脱俗的美!

金丝种:指的是翡翠的颜色成丝状分布,平行排列,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绿色是沿一定方向,间断出现的,当然绿色的条带可粗、可细。

紫罗兰:是一种紫色的翡翠,这种翡翠的紫色,一般都比较淡。当它与其它颜色配在一起时,我们通常称其为——椿。所以,椿其实也就是紫的意思。

豆种:是一种非常形象的称呼,我们知道,翡翠是一种多晶体结构,如果组成翡翠的晶体较粗,比如大于一毫米,就会很容易被肉眼看到,粗的翡翠晶体,多数是短柱状,当这些短柱状晶体的边界,很清楚时,看起来很像一粒一粒绿豆,所以叫做豆种。豆种在翡翠中属于中、低档的品种,价格不高。

龙石种:又称龙种新名词,意思是种与色结合完美,底子不吃色,色也不吃底子,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词。
翡翠产品的发展阶段
翡翠在制作工艺上面的进步和设计风格的不断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到20世纪初至70年代,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翡翠的雕刻也渐渐越来越精细,更喜好雕刻比较复杂的翡翠。
从70年代至今,翡翠的设计更多偏向个性化,精致化,即融合了传统文化,还与中外翡翠设计相结合,这时人们对翡翠的了解不是局限于绿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种的翡翠也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如老坑种,油清种等等。